|
Array
|电力课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电力课程

焊后热处理和后热的工艺区别

发布时间: 2023-05-18         点击:696次         来源:焊后热处理和后热的工艺区别

       对有冷裂纹倾向的焊件,当焊接工作完毕,若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时,在焊缝冷却至室温或尚未冷却至室温,立即将焊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缓冷至室温,这一过程称后热或焊后消氢处理。对有低温转变要求的,应在低温转变结束后,立即做后热或焊后消氢处理。

       目的:促使焊缝中扩散氢尽快逸出,避免氢致裂纹;适当缓解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水平,防止冷裂纹和再热裂纹的发生。(后热不能替代热处理)
后热处理规范:加热温度一般为200-350℃,但不得低于预热温度。保持时间为0.5-6小时。加热温度高低按钢材合金元素含量多少而定;保温时间多少则主要根据焊接厚度确定。(对于电站用钢材,一般加热温度为350℃)。
       后热时应注意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焊件需要较高的预热温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冷裂纹,但较高的预热温度对焊工操作不利,当采取后热措施时,可适当降低焊前预热温度。
       ②后热加热时必须具有一定的宽度,一般与预热宽度相同即可。
       ③后热处理操作过程与焊后热处理程序基本相同,只是规定上有所区别,但在降温时必须缓冷。
       焊后热处理是将焊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或降低残余应力的过程。
目的:是降低残余应力,获得一定的金相组织和相应的各项性能。(包括: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改善组织和提高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除氢)。
       热处理操作过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热器选择。不能选择加热器只看长短差不多就使用,应考虑加热宽度和功率要求。必须选用符合功率和加热宽度的加热器。
       ②热电偶布置不合理。预热离坡口距离太远(应控制在20-50mm)。热处理时热电偶直接接触加热器没有用隔热布隔离,使测温不准确。还有热电偶固定不牢固。
       ③记录仪、热电偶没有按规定校验,应定期校验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④不严格执行工艺。比如P91焊口,焊后应在有效温度范围内进行焊口绑扎,如温度低于100℃以后才进行绑扎,这样已低于马氏体转变温度,再把温度升到100-120℃之间进行马氏体转变,这样就没有意义了?应在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前进行转变。
       ⑤保温宽度、厚度不够。宽度按规程规定或相关工艺评定结果确定,厚度以保证保温层外温度不超过80℃确定。
       ⑥设备管理和保养问题,造成控制仪表和记录仪不准确。造成热处理温差过大,而达不到质量要求。应按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使设备在健康状态下使用。
       ⑦热处理人员对过程控制不监督,造成热处理质量不合格及记录曲线和工艺卡差别很大,对出现的问题也不做记录。严格按工艺文件施工,并有专人进行操作过程的工艺监督检查。
       ⑧热处理加热器布置不合理,造成内外壁温差大。严格按工艺试验进行布置。
       ⑨热电偶的固定方法不当。采用正确合理的布置方法,加强过程检查。
       ⑩不同焊接位置的热传导问题注意不够(注意垂直焊口和水平焊口控制区加热器的布置位置)。



上一篇: 暂无文章
下一篇: 暂无文章
暂无下载文章
< 返回列表页
< 返回首页
官方网站二维码:中国电力科技培训网
支持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联系电话:024-6661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