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不同型号钢的热处理
发布时间: 2023-02-24 点击:179次
由于T23/T24钢含碳量比较低,焊态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比较低,即使不进行热处理,硬度值也达到要求。T23/T24钢焊接性非常好,在室温下焊接,不产生焊接裂纹,可以实现耐热钢的不预热焊接,对于小口径薄壁管,采用全氩焊接的焊态硬度和冲击韧性非常好,可以不预热焊接,也可不进行热处理。对于小口径手工电弧焊,可以不预热,如有冲击韧性要求,进行740℃/2h的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冲击韧性可以达到100-200J。 对于大口径管道焊接,为了降低焊接应力、降低焊缝硬度、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硬度,可靠的防止焊接冷裂纹,确定焊接预热温度为150-200℃,焊后热处理温度740℃,保温时间根据焊件壁后选取,一般为2-6小时。 T23/T24钢属于贝氏体耐热钢,与T/P91铁素体耐热钢的焊接特点有所不同,贝氏体耐热钢对于焊接接头的冷却温度和层间温度要求比较低,焊后可以冷却到室温,也可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 DL/T869-2021焊接热处理规程中,要求壁厚不大于6mm,材料为12Cr2MoWVTiB的管子都需要进行热处理,对管径没有要求。 对于T/P91铁素体耐热钢为防止焊接冷裂纹,允许在马氏体组织的温度区内焊接,一般推荐预热温度180-250℃(打底焊接为130-200℃),焊后热处理必须冷却到马氏体终止转变温度以下,焊接接头在热处理之前冷却到马氏体终止转变温度以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通过随后的热处理使全部马氏体得到回火。所以要求焊后冷却到80-100℃保温1小时以上,然后进行热处理。在某些情况下,焊后不能及时热处理时,可采用焊后立即加热到350℃,保温1-3小时的后热处理。对于大径厚壁管,焊接结束后,做低温转变后,立即进行740-760℃,根据不同的加热方法时间不同,感应加热按3min/mm计算,电阻加热按5min/mm计算,最少不少于1h(当管径不小于76mm,采用SMAW填充盖面的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恒温时间不应小于2h),升、降温速度,感应加热升温按8000/壁厚,降温按6250/壁厚,电阻加热按6250/壁厚计算,最快不大于300℃/h。热处理过程中,必须准确控制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温差应控制在30℃范围内。